南太行--雄伟与灵秀的销魂风景
习惯上,人们把太行山分为3段,即北太行、南太行和西太行。大体上说,位于河北省境内的部分,叫做北太行;位于河南省境内的部分,叫做南太行;而西太行,则位于山西省境内。
太行山的这3个组成部分中,西太行的地貌已经接近于黄土高原,与南、北太行差异较大。南、北太行与西太行迥异,但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它们都位于断裂带上,从而分布了难以计数的黄土冲沟,这些冲沟都呈东西走向,山形陡险,沟内分布着非常高大的岩墙。但是南、北、西3段太行山相比,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北太行和西太行都是严重缺水的地区,而西太行几乎就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是无尽的黄土--苍凉、荒芜、尘土飘飞,使人很容易就察觉出生命在这里的艰难。
唯有位于河南安阳、新乡、焦作、济源境内的南太行,仿佛是上帝的钟爱之地,得天独厚地得到了流水的滋润。此外,在地质史上的燕山运动期间,南太行山东侧是大断裂带,断裂带以西隆升成高原,以东沉降为平原,中间则是绝壁林立、山峰巍峨的太行断崖,南北走向的断崖经东西走向的安阳河、淇河、沁河、丹河、蟒河、卫河、峪河等河流切割,形成了众多的峡谷、悬崖、名泉,从而蕴藏了丰富多彩的自然山水和旅游资源,使南太行山的风光雄秀兼具,绚丽无比。
南太行还有一个在北太行和西太行永远无法看到的美景,那就是落差巨大的瀑布。在南太行腹地的云台山、郭亮村、薄壁等地,常常可以看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瀑布高挂山前,从气势和高度上说,它们与著名的庐山瀑布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可以说,正是因为南太行有山有水,从而使得这里既具备了北方山的雄伟,又具备了南方山水的灵秀。
对南太行来说,流水其实不仅带来了森林,带来了美景,同时还带来了旺盛的人间烟火,使南太行成为八百里太行山中开发时间最早、人烟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春天,幽深的林子使得正午的阳光也变得冷寂,而弥漫山间的野桃花、野杏花和连翘花正值热烈繁盛的花期,它们开放在任何一个它们愿意开放的地方。路边星星点点的村落人家,以及村落周围长势良好的小麦,以及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鸡鸣犬吠,这一切安详宁静的景致都能让人感觉得出:南太行乃是八百里太行山最美的一段。
绝壁公路上的冒险 世界第九大奇迹
每个对“郭亮村”有所耳闻的人都会知道“天梯”,天梯是在绝壁上凿出的“之”字型道路。天梯的上方是郭亮村,下方是西梯坡村。在没有公路的1972年以前,这条天梯是村民进出郭亮村的必经之地,天梯是由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起或直接在90度角的岩壁上凿出来的石坑组成。“天梯”共720级台阶,纵贯百米悬崖,宽处1.2米,窄处0.4米,陡处像绳梯,缓处如栈道,不知有多少郭亮人失足落崖。“天梯”始修于宋朝年间,明、清代多次扩修,是郭亮苦难、封闭、贫穷的象征。多少年来,郭亮人的油盐酱醋等日用品都是从“天梯”背上来的,养的猪长到五六十公斤就必须卖掉--两个人沿“天梯”抬到山下,再大就抬不出去了;村里一旦有人患了急症,需要由16个壮劳力协作抬病人下山,用绳子一截一截地往下续,许多人因耽搁救治而丧命。
为让乡亲们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申明信的带领下,集资购买钢锤 、钢锉。三代人历经三十年的艰苦奋斗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技术的情况下,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人与大自然抗争的英雄壮歌。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2万6千立方米的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通车。郭亮洞,蜿蜒盘旋、忽明忽暗、上下不一,洞壁有的整齐平坦,有的参差不齐,形状各异。为此 ,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条绝壁长廊,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沿郭亮洞山体外侧的洞壁上排列着30多个“天窗”,这些“天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有的长达几十米,有的仅有两扇窗户大。行驶在郭亮洞内,感觉光线忽明忽暗,悠远神秘。
因这条隧道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如同一条彩虹悬挂在太行山上,被称为太行山上的一条“挂壁公路”、“人造天路”。交通专家称,这项工程奇险、艰难,在建路史上都很少见。太行山绝壁多,开不成环绕而上的盘山公路。聪明的太行山人便将公路修成隧洞,这种堪称世界上最奇险的公路如挂壁上。挂壁公路不仅解决了山区交通难题,成了脱贫路、致富路,更把深山美景奉献人间,它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郭亮村--绝境之处的传奇生活
进入太行山腹地,距河南辉县70公里,有一个海拔1752米的原始村庄--郭亮村,它地处山西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密林山中,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窑乡境内,距新乡市70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这里秀峰突兀,石径崎岖,红、白龙溶洞深邃,喊泉银瀑 悬壁。有着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险要,嵩山的挺拔,黄山的秀丽,原始荒古,真实自然。
郭亮村也正是太行山腹地的千百座村庄之一,与南太行山中的其他山村相比,郭亮村更具有典型意义。郭亮村位于太行山南部,是河南辉县市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行政意义上的郭亮村还包括另山村、会逃寨村和不跌凹村3个自然村。关于这座太行山深处小村庄的由来,当地妇孺皆知的一个说法是:这里曾经是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郭亮据守抗击朝廷的地方,他在这里打败了王莽的部队。后来王莽的部队铁壁合围,面此窘境,郭亮机智地用悬羊擂鼓的办法骗过敌军,顺利撤到了山西。后人为了纪念郭亮,就把这个村庄命名为郭亮村,而郭亮悬羊擂鼓的那个地方,命名为会逃寨。与此相类,和郭亮村山水相连的山西省陵川县境内,则有王莽岭和王莽大峡谷。
如果从高空俯瞰,郭亮村乃是被太行山孤峰入云的绝壁高高托举于山顶上的一个弹丸之地。这座村庄四面均是高达数百米的绝壁,淡红色的花岗岩坚硬如铁,它们形成的绝壁如同刀砍斧削,纵使是最能攀越的猿猴,也只能望崖止步。从山下抬头眺望,郭亮村外的花岗岩山体在春天的阳光下闪烁出刺目的晖光,让人恍然产生一种错觉:如果凝望的目光稍不留神,就会被锋芒毕露的山体撞得粉碎。
正由于四面均是绝壁,郭亮村的90多户人家就注定只能在山上亲亲热热地挤在一起,各家各户起房造屋,都只能在巴掌大一点的平地上费尽心思。以另山村为例,这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好像是从郭亮村这个稍大一点的地方挤出来的一个半岛,在一块窄窄的台地上,拥挤着几十间房屋,许多房屋的门前不到10米处就是绝壁形成的万丈深渊。百年故居的大门离深渊更近,大约只有七八米。为了保证行人安全,在路的边缘,人们砌了一堵矮墙。但是矮墙挡不住深渊形成的大风,行走在狭窄的山路上,随时都有被风吹进深渊的恐惧。
村寨里朴实随处可见:石磨、石碾、石巷、石桌、石凳、石床、石阶、石房、石坝、石路、 石碗、石筷、石桥、石斧、石锄……,让人完全溶浸在石头的奇妙怀抱之中。当问起村民为 体用这笨重的石头营造一切时,老乡笑话我们道: “石头是我们的一切,那儿有祖辈的灵气 ,是后辈的希望,制造石器只花力气,不花钱。为何不用……习惯了!”
郭亮风景吸魂 悬崖上的世外桃源
郭亮以秀美山岭,独特的石舍而闻名,更以其周围自然风景吸引着旅游者。郭亮洞,长1200米,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国际上赞誉其为“世界第八奇迹”。郭亮地处辉县万仙山风景区,周围有很多溶洞,有红龙洞、白龙洞、黄龙洞,洞内倒悬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形神各异,发人遐思,引人入胜,叹为观止。这里的风景自然称其为雄、壮、险、奇、古、秀,山水秀美,奇石名木,猕猴攀跃,谷幽崖高,枫叶吐丹,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为特色。
必看关键词TOP10:
一、郭亮洞
郭亮洞又称“绝壁长廊”(暨万仙山绝壁长廊,前文详细介绍),作为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郭亮洞号称“太行隧道之父”。他位于红岩绝壁大峡谷一侧,大峡谷由红色石英岩构成,坚硬险峻、雄伟壮观。
进入郭亮村后站在观景台上眺望郭亮洞顺着峭壁向山上延伸,风景鲜活而感叹!
二、观太行绝壁
郭亮村即位于太行绝壁之上,整个沙窑、南坪乡蜿蜒的绝壁构成了太行峡谷。天气好的时候,几十公里外都能看到那一带太行山直上直下的影子,太行山的峡谷因为花岗片麻岩、砂页岩和石灰岩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化侵蚀作用,更形成了干姿百态的竣岭峡谷。这样的景观是很多城市周边风景区名不副实的“大峡谷”所不能比拟的。红色砂岩的绝壁在清晨傍晚霞光的辉映下更显雄伟壮观。
三、溶洞
郭亮村一带的溶洞极多,已经开发的有白龙洞、黑龙洞、红龙洞与黄龙洞,这些溶洞集中于郭亮后山两公里处,从村子徒步过去大约半小时就到。有村民在洞口卖票,可以用低廉票价逛完包括黑龙洞、红龙洞的灯光以及全程导游。
溶洞皆较窄,少了南方大型溶洞那种壮阔的气势,却也小巧别致,更兼人迹罕至,洞内清静自然,野趣十足,颇能满足人们探幽入微的心理。黄龙洞甚至要猎奇者趟过一米深的寒水才能进入,很有寻访小龙女“侠情谷底”的感受。
四、天梯
关于天梯的描述,借用一段话概述:“红岩绝壁约有200米高,耸直陡峭,象快斧整劈过一样,格调雄浑,令人生畏。头顶密布的的乌云使峡谷更显磅礴大气,走在云梯上仰望山体无不被险峰所震慑,壁缝填满双眼。向上只能看到上一层的石梯底面,向下只见峡谷中水浪翻滚, 涛声回荡,煞有不上不下之感。”
天梯之险可见一斑,天梯就是在绝壁上凿出的“之”字型道路。天梯的上方是郭亮村,下方是西梯坡村。
五、攀岩场
郭亮村原有一个攀岩场的,因为阻碍交通,结果攀岩场移到了南坪乡。不过村子周围可攀岩的地方实在太多,喜好攀岩的游客到这里大可过一把攀岩旅游的瘾。
六、悬羊擂鼓
据说,东汉末年,连年灾荒,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太行山区的农民郭亮,带领乡间饥民,揭竿而起,周围农民纷纷响应,跟随郭亮与官兵作对,很快形成一支农民队伍。当时的封建王朝慌了手足,屡次派兵前来镇压,但因山高路险,地理不熟,结果都失败了。后来,就采取封官许愿的办法,加以利诱。郭亮手下有一将领,名叫周军,投降了官府,被封为平西大将,率领官兵数万人,前来捉拿郭亮。后来,因众寡悬殊太大,又有叛将带领,打了几仗后,郭亮只好率领部队登上西山绝壁。周军步步紧逼,把住各个路口,想把郭亮困死在山上。 两军对峙数日,郭亮所带粮草眼看就完了,周军兵马仍在山下把守。危急之中,郭亮心生一计,将战鼓放置树下,把一只山羊悬挂在树杈上,羊蹄能触击鼓面,被吊悬的山羊四蹄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停。在鼓声中,郭亮率部沿小道进入山西。周军听着鼓声,以为郭亮在壮士气,更加放心死守。过了两天,鼓声渐息。周军派人上山打探,见崖边吊挂着一只死羊和一面鼓。周军方知中计,急气攻心,长叹一声,倒地而亡。 从此,悬崖上的小山村就取郭亮为名,周军死后被部下埋到山脚下的一块荒地,就是现在的周军场。悬羊擂鼓的故事流传于今。
七、崖上人家:这一排老房子有上百年的历史,门前数尺便是百米悬崖。
八、观景台
从另山村向南走30多米,就是另山的标志,一座孤立的岩柱笔直的竖起,与绝壁间隔3米左右。另山之名由此而来,现在,一座小桥把另山连起来,成为观景台,这是万仙山第一个四围悬空的观景台。为保证岩石结构的稳定性,上观景台步道超过10人,有三点要求:第一、恐高症和心脏病人不要上去;第二、必须在防护栏内拍照了望;第三、不要蹦、跳、敲击。
九、鸳鸯石
鸳鸯石位于红石河的南边,两块石灰岩互为支撑,西侧的一块长5.24米,高2.72米,宽2.89米,东侧的一块长5.55米,高2.55米,宽3.21米,石上长满苔藓,石缝中生长着20多种野草。 相传,昔时一对妙龄男女,两小无猜,结为伉俪。有一山寇,觊女貌美,欲霸为妾。夫妇逃至潭边,窘无去路,相抱坠潭殉情。后人见这两块石头相偎相依,恰似鸳鸯缱绻,便取名为鸳鸯石。
十、喊泉
喊泉位于郭亮村北,形似龙头探出在悬崖绝壁半空,泉水丝丝缕缕不绝,如同龙涎。随着人们喊声的大小不同,泉水流量会有不同变化,喊声越大,水流量越大,真是天下奇观!
据传,七仙女在喊泉沐浴后,来到这儿,见这块石头方方正正,色泽好看,个个伸出纤纤玉手,在石上推、摩、摇、拍、摸、按、摁、搓,用手指在石上弹、击、点、戳,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印痕。从此,这块石头便有了灵气。据说,女孩子来到这里,摸一摸这块石头,会长的聪明可爱,双手会变的纤细灵巧。
谢晋导演钟爱郭亮 中华第一影视村闻名全国
“谢晋故居”是石砌的,房前屋后种着南太行特有的山楂,此时正是山楂收获的季节,红果挂满枝头,不时有人摘下来尝鲜。孩子们更是喜欢的要命,想尽各种方法去采摘,有手脚麻利的小伙爬上枝端,奋力摇摆树干,顿时这红果如雨点般落下,游人顿时如开锅般蜂拥树下,毫不顾虑头上是否会被落果砸中。
1990年深秋,著名导演谢晋执导《清凉寺钟声》,三上郭亮村拍摄外景,那时郭亮村既无宾馆,又没有招待所,剧组人员只能住在群众家里,群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为了让谢晋有个合适的休息处,村里安排让谢导挑选。当谢晋来到这间小屋子,推开窗户,见远山苍茫,雪花飘飘,纷纷扬扬地将窗外的青瓦染白,不禁吟诵了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就定在这儿住了。房东李章锁、申秋英夫妇拿出新缝的被褥,每天给谢导烧水煮茶。电影拍完后,谢导感谢房东,拍了几张合影,并提笔写下“太行明珠”四个大字。小屋内的木、床、桌椅和各种摆设,还保留着原样。后来,李章锁干脆将自家的院子改名为“谢晋居”,多年以来一直将谢晋导演生活、工作所用物品保持原样,作为对一代大师在郭亮生活、工作的怀念。
后来继《清凉寺的钟声》之后,郭达、潘长江在这里拍摄了中国版“虎口脱险”--《举起手来》,从此让郭亮村更加为国人所知。据说这里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举起手来》等60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郭亮村被誉为“中华第一影视村”,著名影星濮存昕,郭达,倪萍,潘长江等艺术家都曾莅临景区。中央美院、广州美院等300多所艺术院校和摄影家协会把万仙山(郭亮)定为写生基地、采风基地。
万仙山风景区 似江南水乡通灵剔透
大多数人恐怕只知道郭亮,并不了解万仙山景区。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三个分景区组成。我们去游览一定要去完这三个景区才算圆满。
万仙山景区是南太行风光的典型代表,太行之魂的集中体现,景区内既有雄壮而苍茫的红崖绝壁,又有妙曼而又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险、奇、秀、幽为一体,各类景点有200余处,主要有红岩绝壁大峡谷、影视村、绝壁长廊、天池、莲花盆、白龙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龙潭瀑布、五峰林农场、磨剑峰、丹分沟等。绝壁长廊长1250多米,完全由人工开凿,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人间仙境--罗姐寨
据传,隋唐时期,一位叫罗桂香的女将军在此山上筑寨练兵,称为罗姐寨。直到现在,山西一些剧团还在演 唱罗桂香的戏。罗姐寨里还有围墙、石阶、房基完整的保存着,罗桂香部下的南营,后来成为南窑村,部下的 北营成为北窑村,训马练兵的跑马场成了庄家地,至今还完整的保存着。
罗姐寨位于万仙山景区的最北边,面积6.5平方公里,最高山峰蚂蚁山海拔1672米,是万仙山里最高的山 峰 ,罗姐寨有南、北窑、桃花沟、上封丘、葫芦把5个自然村,60户人家,170口人。
上罗姐寨要攀爬500多米高的山峰,古寨设在一个平坦的山峰顶上,登临山顶可环视罗姐寨景区全貌,从 罗姐寨向北可看到鸡冠峰,沿三蟒爽到山西省界内,向北是风景秀美的桃花沟,桃花沟内有10几间农舍,石墙 青瓦,石院柴门保留着古老山村的风貌,沟内长满了野桃树,每年早春,冰雪未消,满山遍野盛开山花,风吹 来,花瓣纷纷,是名符其实的桃花沟,再向西走是明朝嘉靖年间一处寺庙的遗址,旁边是银龟驮杏景点,一座 灰白的巨石,形状极似乌龟,背上长着一棵老杏树,石下有一米多深的凹龛。
再往北走爬上一面山坡,可以看 到蜘蛛窝的全景,在一块高6米,宽3米的青石板上清楚的凸现出石纹,似蜘蛛爬过的脚印,村里人传说古的时 候这里曾经是一个蜘蛛洞,洞里的蜘蛛吐出的丝向绳子那样粗,结成的网把往来的人畜都吃光了,玉帝派火龙 与蜘蛛精搏斗,雷劈山崖,劈死了蜘蛛,却留下了蜘蛛的足印。神话归神话,蜘蛛窝其实是一种地质现象,需 要地质学家给予科学的解释。从蜘蛛窝爬上去就登上了盘龙山,从盘龙山向西拐可登上蚂蚁山,蚂蚁山以蚂蚁 多而出名,蚂蚁的颜色发红,人畜在山上行走,不敢停留,一停下来,蚂蚁就峰涌而上,咬得鲜血直流,有人 把一只鸡捆在山上做试验,只用一天时间,被蚂蚁咬得仅剩下骨头,蚂蚁山上几乎看不到野兽,很少看到鸟儿 可见蚂蚁之凶残,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至今是个谜。 从罗姐寨向南走,沿绝壁前行,可看到孙膑泉,在风化岩石中有几个圆形的小洞,洞口流出泉水,据传, 孙膑和涓在此演练,兵马无水可饮,孙膑用枪在此戳出几个洞,流出了泉水。
孙膑泉的奇妙处不在泉水大小, 而在那么远那么深的洞是怎么形成的。 从孙膑泉往北走,可看到一座孤立的山峰,挺拔而起,高150米,与岩壁间隔不到20米,当地人称它为丘 山,外地人叫它南天一柱。但据老年人说,在很早以前,丘山顶上长着一棵老首乌,根块像人一般大小,长出 的藤蔓几十丈长,从山顶垂落下来,风一吹发出巨响,人们叫它山神鞭。后来,黄河下游一带发生瘟疫,鞭梢 没有了,山神鞭的故事还在传着,有的人仍称它为山神鞭。
再往南走,可登上汉王寨,汉王寨是一座孤立的山峰,山头平坦有5000多平方米,长满了松柏树,山头 四周是悬崖峭壁,东西两侧只有一条台阶,据传说,汉代时期,一将领带着大量珠宝在此落草称王,沿山头四 周垒砌了围墙,后因内讧自相残杀。珠宝被埋在山上,只留下几句暗语,“东石缝西石缝,十二皮箱两石缝”。 自古以来,吸引了豫晋两地不少人来此探宝,现在仍有人带着先进的探测工具上山寻宝,据老辈人说,曾有放 羊娃在山上捡到过金块。
汉王寨里的石房全部倒塌,从一个个石堆的间隔看,至少有十几座房子,山顶中间有 两个小庙,前后排列,前面的小庙前有一块石碑,可清楚的看出是明朝所刻,后面的石碑已风化的难辨字迹。
汉王寨东门的台阶还完好的保存着。 从汉王寨一直向西顺山势而上,也可到莲花盆、观音床跟前,如果沿绝壁继续向南走,翻过一道横岭就进 入了郭亮景区。 罗姐寨景区“养在深闺人未识”,是因为地势偏僻,道路不通。作为风景区,晚一步开发的罗姐寨完整的保 留着古朴的自然的村容村貌,村街小道,在袅袅炊烟中,村民们还固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生活方式 在青山绿水中安静的过着仙界中的生活。
万仙山的整体规划给了罗姐寨机遇,全村从2001年冬开始自己动手扩修道路,用了两年时间修成了一条 9公里长,3.5米宽的水泥路。今年9月份正式通车,接待游客,国庆节期间罗姐寨接待了第一批客人。 万仙山风景区已决定要集中力量打通郭亮至罗姐寨的道路,使罗姐寨各个景点与郭亮、南坪各景点连为一 体,游客沿绝壁行走尽请观赏万仙山秀丽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