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春风拂面, 这块“硬骨头”今年或将啃动?
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馼昨天表示,今年要清理公车,“对公车第一步要规范,规范公车的编制,规范其使用范围,严禁公车私用,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推进公共用车的改革。”{2011年03月06日 07:45:59 来源: 新京报} 为此, 3月8日收到新华快讯再报道说, 我国公车管理拟出新规, 省部级官员配车使用年限从5年一换变为8年一换, 官员升职后“车随人走”,省部级以下单位车辆不固定到人。 听到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馼的表态, 看到新华快讯的后续报道, 不管之后将如何实施及实施效果怎样, 觉得还是很振奋人心。必竟高层已经意识到并放出风来, 之后肯定要抓落实的。人们早已感到, 公车问题不解决真的不行了! 不必讳言, 公车问题的确是块一直没啃动的“硬骨头”,或者是块久啃而效果不佳的“硬骨头”。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颁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16年前中办国办的这个文件, 意味着除了正部、省级以上干部外,连副部、副省级干部都没有资格享受“一人一车”的专车待遇。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 如今到底有多少专车在违规服务于各级领导?也许权威部门也很难统计出准确的数字, 然而全国自上而下极为庞大的公车群在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数”。正是群众不具体掌握。权力运行一直不公开,预算账本又不公布,加上社会监督处于缺失状态,公众对于公车的无奈, 几乎成了被温水煮了16年的青蛙,从有意见到习惯, 从习惯再到麻木,以至悄然形成了一个本末颠倒的价值观共识:这便是如今一个那怕是股长甚至是村长没混部专车都会被视为是无能的。致使16年来中办国办的严肃规定成了一纸空文。 笔者曾经看到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共有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另据统计,社会上私家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党政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公车之所以越改越泛滥,以至产生严重腐败,原因就是地方官员将公权力当成个人特权, 以权谋私,约束尽失, 将纳税人的公财当做想怎样就怎样的个人私产。 让人欣慰的是, 今年的两会,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此前,财政部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对公务车使用的管理。报告中的另一段话令人对解决这一问题信心大增——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各级政府都要努力为人民办事;每一个公务员都要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总理的报告, 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馼的公开放话, 再加新华快讯报道的我国公车管理拟出新规等一系列现象表明, 公车改革真的来了, 这块“硬骨头”今年或将啃动? 若如此, 百姓群众定会雀跃呼好! |